新闻动态
北京大学:星辰大海,扬帆远航——王赤院士主讲“李四光大讲堂”第八讲暨北京大学“形势与政策”报告会
发布时间: 2024-11-22 17:02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11月16日上午,“李四光大讲堂”第八讲暨北京大学“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在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108教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应邀以“星辰大海,扬帆远航”为主题作学术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

报告现场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张立飞,北京大学学科办副主任、地空学院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田晖,地空学院副院长何建森,北京大学出版社理科二编辑部主任郑月娥,地空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云超、团委书记叶茂源、团委副书记禹淑彬等参加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沈冰主持。

沈冰主持会议

王赤从儿时梦想和求学经历出发,讲述了自身与浩瀚星辰结缘的故事,分享了自己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参与“旅行者2号探测器”数据分析工作的经历,展示了“旅行者1号探测器”拍摄的著名太阳系图像“暗淡蓝点”,并化用天文学家Carl Sagon的“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引出讲座的主体内容。

王赤讲解了空间科学的具体定义、研究内容与科学意义,并指出,空间科学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是一门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前沿交叉学科。王赤提道,鉴于地球大气层存在对电磁波段的阻挡、大气湍动对高精度观测存在限制等因素,太空中的探测将赋予研究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多的可能性,微重力环境等独特的条件也有助于开展关于物理、天文、化学、生命等领域的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从地球空间起步,到Skylab(天空实验室)环绕地球观测,到帕克号太阳探针首次到达日冕层,再到系外行星探测的前沿交叉研究热点,王赤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探讨了太阳系与空间探测器的研究现状,展现了空间科学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王赤作讲座

王赤还讲述了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的赵九章先生的感人故事,激励青年学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作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二期)负责人,王赤介绍了我国空间科学发展三步走目标及“一黑两暗三起源五表征”的空间科学发展前沿课题。王赤以“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从未停止”为结,希望同学们把握时代机遇、不负青春使命,积极投身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力争提高中国对空间科学知识体系的贡献度,实现通过空间科学发展、空间技术发展与高质量空间应用推进世界文明进步的宏伟愿景。

在现场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就“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等问题展开了踊跃的互动交流,王赤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对北大学子提出殷切寄望。

讲座结束后,张立飞、郑月娥分别代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出版社向王赤表示感谢并赠送纪念品、颁发感谢状。

张立飞为王赤赠送纪念品

郑月娥为王赤颁发感谢状

“李四光大讲堂”是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高端学术文化品牌活动,旨在通过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师生地球科学素养,推动地球与行星科学领域科普事业创新发展。

大讲堂以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李四光的名字命名,探索“科普+思政”的文化育人模式,邀请地球科学、行星科学、空间科学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到北京大学讲学,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促进地球与行星科学领域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